Home > Archives > 【战略管理模块】 第1节 战略管理导论

【战略管理模块】 第1节 战略管理导论

Publish:

战略管理模块 第一讲

第一部分 战略的分析模型

1.东西方管理差异

东西方的管理不一样,西方管理思维建立在以下三个假设上:

第一个:有效率的人力市场,即能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找到企业需要的人。

西方企业是因事择人,东方企业是因人择事。在东方,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信任,所以人力的市场,特别是高阶人力市场,非常没有效率。汤教授认为,这对于资源本身就有限的中小企业而言,其能够吸引来的人才也有限。中小企业的发展完全依靠老板的睿智,等它发展到一个程度之后,才能利用别人的睿智让自己的企业发展。

第二个:有效率的财务市场,此处的财务市场即资本市场,在西方市场上,它是有效率的,因此在西方的资本市场,上市、下市较容易,可利用的资本市场操作有很多。但东方市场并不是很完善,所以中国企业会遇到较大的发展限制,尤其是财务资源。在西方企业,只要有好的计划,就可以很容易地在市场上募资。但是在亚洲,即使有再好的计划,通过银行的借贷进行融资也很难,需要用财产抵押才可以。所以东方企业在财务资源上,并非很有效率。

第三个:产品市场的竞争,美国的管制不严,产业之间可以相互竞争。但是在东方,由于国营企业的存在,有各种各样的干扰,所以东方市场的竞争环境不好,当遇到有政商资源的竞争对手,还会面临比较恶劣的竞争环境。

2.ROSE模型 一方面,进行由内而外的分析,即资源盘点,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企业最重要的是资源,所有企业都是从资源开始,从人开始,从钱开始,企业有一笔钱,然后去找了一批人,有一个技术就可以开始了,但需要透过管理的过程把这些资源在市场上变成核心竞争力,变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如果没有竞争优势,企业都是同质化的,赚钱的可能性就比较低。

另一方面,进行由外而内的分析,即竞争生态的分析,产业分析。思考企业在某个产业生存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战略。每个行业的竞争生态都不一样。要看这个产业中有哪些关键成功因素,关键存活因素,后者更为重要。关键成功因素即做对了,大概率就会成功;关键存活因素即不做的话一定会失败,企业的关键存活因素很多,如管理问题,财务问题等,在这些方面稍有不慎,企业的生存就会面临挑战。

很多产业在变化,一开始为关键成功因素,随着时间过去,会变成关键存活因素,要用变化的视角看问题,再去寻找新行业里的关键成功因素。然后思考企业的八大资源在哪,产业生态是怎么样的,接下来再来决定企业的布局,包括产品线、技术、地理区域、品牌的布局。把这些因素摆在一起想清楚之后,再决定定位。所以,战略其实就是从终局到布局,布局到竞争优势和定位。

竞争优势和定位确定之后,最终在市场上体现的是VPC,V是顾客愿意支付的最高金额,P是价格,C是成本。每个企业的战略不一样,有些是V的战略,即提高顾客价值的战略,有些是C的战略,即通过降低成本来赚取利润。无论如何,V要大于P,要大于C。VPC不适用于互联网产业,它是另外一套竞争生态。

价值重要OR成本重要? 创造价值的方式比较多,汤教授建议大家不要总是考虑杀成本。除非公司是独一无二的,否则,最后会被一些低工资的国家所取代。

第二部分 战略的特性

1.大战略、小战略

企业要成功,要识势识人、适人适事。识势识人,识即意识到外部环境的趋势,看到战略终局,形成长期的战略目标,然后再进行布局。

战略就是根据 “势”去布局,战略就是资源的运用、定位和布局。战略布局里有两个战略:大战略和小战略。大战略,即公司长久发展的方向和定位,小战略,即与敌人竞争的战略。

根据《孙子兵法》:“上兵伐谋,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即最好的军事手段是以己方之谋略挫败敌方,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瓦解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所以,谋略就是大战略,伐兵、攻城是小战略。

根据马云,战略战略,七分略,三分战。因此,略比战重要。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大战略重要性高过小战略,因为如果大战略错了,小战略再好也无法挽救;大战略对了,小战略有一点点差错,无伤。例如,通过某种方式将成本降到18%,但是无法降到20%,也是对的。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大战略。

2.顺势而为

战略要顺势而为,提早布局,及时转型。纵观历史,英雄都是顺势而成功的,逆势而成功的少之又少。所以,时势造英雄。例如:

苹果的飞黄腾达得益于iPhone,iPhone不是通讯工具,是娱乐工具,里面有音乐、影片,其发展得益于3G网络的发展,3G得益于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所以,半导体技术+通讯技术的进步,就形成了一个舞台,乔布斯看到了这个舞台,顺应了时势,成为英雄。所以,只有时势造英雄,没有英雄造时势。但为什么这个人是英雄,而不是别人?因为他看到了别人看不到机会。

汤教授认为,识势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容易,了解趋势之后,要思考这个趋势会为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顺势而为是基本动作,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结果。那么如何判断趋势?有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what’s new,观察有什么新事情、新趋势。比如,明年5G来了会怎样?对企业有哪些影响?当你在问这些问题时,竞争对手也在问这些问题,大家都会看到同样的趋势,那怎么做会不一样?

第二,why,要知道为什么事情会这样发生。例如:油价下跌了,为什么油价会下跌?对各行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对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第三,So what,思考会有什么结果,这最重要。因为趋势大家都看得到,所以要去思考怎样去看别人看不到的机会。这取决于每个人的智商,汤教授认为做企业,智商比情商重要。

还要有思考的广度跟深度,深度就是要多问why,例如,TOYOTA的管理原则,什么事情发生,要问五个why。广度就是要多问So what?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后续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例如:中美贸易战会有哪些后果?哪个后果对你影响最大?这样的后果你要怎样去应对。再例如:未来经济的走向如何,美国加息了,日本会不会加息?欧洲会不会加息?中国会不会加息?当你想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多想想就这些问题的发展趋势和影响所带来的结果。

因此,取势的结果就是要看到战略终局,之后开始做布局,战略终局即未来5-10年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以下为列举的几个方面的例子:

第一,技术

每个行业的技术都在变化,需要思考未来技术的变化会怎么样?由此会不会产生需求的变化?

第二,需求

例如:钻石行业,影响钻石最重要因素是婚礼数目的多寡,长久看,汤教授认为未来钻石行业的发展不会好,因为年轻人不结婚了。

例如:油价上升或下跌,下跌了会有什么影响?首先对保险公司的发展不利,因为车越多,出车祸的几率越大。

第三,产品线

需求的变化,导致产品线不断变化,例如:由于油价下跌,市场上大车会增多,由此产生联动作用,对汽车零配件行业也有影响。

第四,经营模式

例如:自动驾驶汽车出来以后,大家或许不会再买车,无论去哪,直接在APP上操作即可,因为买车之后还要考虑停车位和养车的成本。这是未来经营模式的变化,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就非常大,汤教授认为整个汽车行业一定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第五,最小经济规模

例如:以前有所谓的大型炼钢厂,现在,在美国,小型的炼钢厂已出现,最小经济规模开始变化。

第六,进入障碍

汤教授讲到,5G时代,进入障碍会不一样。

第七,成本结构

当进入障碍开始变化时,成本结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也开始变化。

第八,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的变化视产业而定,每个产业都不一样。

第九,产业集中度的变化

例如:BAT会不会被打败?会不会有第四家出现?有的话会是什么样的形式?

例如:5G时,世界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5G的速度大概是4G的100倍,当下载一个影片,说“下载”的时间就完成了,5G的影响无远弗届,这个世界会变得很不一样。

第十,国际上比较利益

由于中美贸易大战,国际上的比较利益开始变化,全世界的不稳定度也开始增加,未来怎样,目前尚不明朗。

以上就是战略终局,以10年为期的话,每个产业都会有变化,需要提早看到这个变化,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提早布局。如果这个变化对企业发展不利,就要及早转型。

很多时候由于资源的陷阱,企业谋求转型往往来不及,因为通常情况下都是不赚钱的时候才想到转型,但转型需要投资,需要新设备、新研发、新销售机会。所以要提早转型,趁企业还有钱的时候,去尝试新的发展道路。

所以如果只依靠现有的技术,一定会被历史埋没。要多想想未来会怎么样,尝试多元化经营。

3.取势与战略终局的小案例

案例一:台积电(TSMC)

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硅片的密度每18个月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一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摩尔定律产生于1966年。

摩尔定律的影响:(1)电子产品的越来越轻薄短小(2)价格越来越低(3)需求越来越高。但是在电子产品行业,在技术无差异化的前提下,价格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同样都是摩尔定律,同样都是趋势,有的人就看到了这其中的影响。汤教授列举了张忠谋的案例,他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后去斯坦福读了博士,曾任美国德州仪器的副总裁,是华人在美国公司里最高层的一个主管。根据摩尔定律,他发现了差异化,传统的制造业是设计、硅片的制造、封装测试,将设计和生产芯片集合在了一起,是上下游的垂直整合,叫做IDM。但是当芯片制造的密度越来越高时,芯片制造需要投资的设备就越来越贵,而很多设计商没有能力去投资高价的设备。

张忠谋由此想到,市场需要一个专业的晶圆代工模式的出现,只做制造,不负责设计和封装测试,这就可以降低上游设计的投资规模,由此产生代工模式。1988年,他带着这个方案到IBM(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公司)和Intel去融资,均以失败告终。后来台湾政府投资,并帮其争取到飞利浦的投资,由此,台湾积体集成电路公司成立,简称台积电,英文简称TSMC,现在是全世界最大的晶圆代工公司。如果它倒闭,全世界的半导体业都要垮掉,因为没有帮其做半导体的公司了。虽然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摩尔定律,但很少会想到晶圆代工的模式。台积电至今已成立30多年,目前市值1000亿美金。台积电是首家,第二家叫做联电,联电股票跟台积电的价格大概差20倍。

案例二:游戏机

游戏机,由于其在游戏中反应速度比较快,因此,比PC更能提供良好的客户体验。但5G时代就要来了,5G比4G快100倍,或许会改变PC端反应慢的现状。5G时代,这个世界会变得很不一样,需要取势,去看清战略终局。

案例三:PC的战略终局

10年前都认为PC的终局是越来越快。但乔布斯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PC够用就好,主要是不耗电。所以他推出了iPad,iPad重点强调移动性、电池电力的极大化。iPad推出后,PC产业沉寂了将近十年。以此可知,一个人的新想法可以颠覆一个产业,这个新想法看到整个战略终局发生了改变,整个竞争的环境也就随之改变。所以,PC的战略终局就是移动性和电池电力的极大化。

因此,当你看到的东西跟别人不一样,这就是你的机会。为什么乔布斯不早做?因为早的时候PC还不够快,当快到某个程度以后,快已经不重要了,再快下去的话,耗电量就会很高,随之,PC就很热,又需要强力的风扇,而强力的风扇又耗电。

所以,汤教授认为追寻PC速度的极大化绝对是死路一条,5G时代,PC的整个设计又会完全不一样。

案例四:汽车业的战略终局

自动驾驶出现之后,汽车的目的是帮你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这时,无论你坐的是什么车,已无差别。

电动车是否为汽车行业的战略终局?汤教授认为目前不好回答,第一,因为电动车太贵,电池又太重,这就会影响续航,第二,待汽车用完,无处丢放电池。全世界一年8000万辆车,如果都用电动车的话,电池的制造量无法承受,废弃车也无处处理。汤教授认为,关于废弃电池的处理问题,蕴藏着机会。

所以,电动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现,会对汽车业的经营环境产生巨大的改变,尤其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现,或许未来生产汽车的公司就不再销售汽车,而是去经营出租公司。例如:BMW的定位就已改变,以前BMW是汽车制造商,现在是移动服务商,这就变成另外一个定位的问题了。

案例五:手机行业策略终局

之前我们认为手机的功能越多越好,电池越多越好,声音越大越好,然而现在手机的竞争不再是功能的竞争,而是手机平台的竞争,即IOS和安卓的竞争。

未来的竞争是作业系统的竞争。2005年谷歌买下了安卓系统,免费提供,结果就是其他公司不再发展自己的作业系统,直接免费使用安卓系统。但是未来或许会受制于它。汤教授讲到战略终局对目前的影响,试设想,如果13年前华为买下安卓系统的话,现在手机业就是中国的天下。当然,还有一个机会,就是自动驾驶汽车的作业系统。

汤教授认为,这个世界变化很快,需要抢先布局,公司领导要有独排众议的能力,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不要人云亦云。

第三部分 案例分析

1.零售业的战略终局

1.1 Amazon VS Walmart

Amazon是最有效率的网络商店,沃尔玛是最有效率的实体商店。以下是两家公司2004年财报的对比:

根据上图,亚马逊跟沃尔玛相比,毛利差不多。从这份财报里看不出网络电商的独特竞争优势,但仔细分析:

广告方面,Amazon 2.2%,沃尔玛是成熟期,只有0.5%。因此预测到成熟期,亚马逊也不用花掉2.2%,就省了1.7%。

研发方面,亚马逊5%,它2004年时就在做云计算,而沃尔玛是0,因此这5%是亚马逊用于未来发展的。5.0%+1.7%=6.7%。

扣掉税,美国的税1/3,还剩下4.4%。4.4%加净利4.2%,即8.6%。当净利达到8.6%时,投资报酬率跟股东报酬率,全部加倍,以下为具体解析:

由此可知亚马逊电商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一定优于传统的实体商,14年前,我们就可以看到零售业的战略终局就是电商,不会是实体商。

1.2 对实体店的影响

1.2.1 对家电连锁实体店的影响

全美第二大家电连锁店Circuit City,2008年倒闭,几十亿的资产就不见了。

1.2.2 对家居用品实体店的影响

家居连锁店倒闭比较早的原因:床单跟枕头套是非常麻烦的东西。因为消费者喜好不一样,但实体商能够摆出的种类有限,所以这个产业在实体店铺经营,毛利会比较高的,但净利很低,因为店铺要留存货,客户不喜欢的话,就要把它打折卖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实体店面临倒闭的风险就非常大。

1.2.3 对电子零件实体商的影响

Redo,电子零件实体商,曾在全美有4000个店面,一下就倒闭了。

1.2.4 对租赁录影带企业的影响

Blockbuster,百仕达,是出租录影带的。其经营模式是线下出租,租期三天,过期罚款,盈利90%来自于罚款。

Netflix,实行月费制,网上下单,给消费者寄出DVD,消费者归还一片,会再寄出一片,其模式就可以让消费者尽快归还。正由于此模式,制住了百仕达的咽喉,所以百仕达就倒闭了。

1.2.5中国实体店被电商冲击的案例列举

1.2.6实体店转型面临的问题

我们从2004年的财务报表,就可以看到一个零售业的战略终局。为什么实体店的连锁店都没有办法反击?源于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包袱问题

包袱问题,即线上线下成本不同,售价是否要相同的问题。相同的话,线下成本就比较大,不同的话,消费者又会选择线上购买。

问题2:SKU问题

SKU问题,即线上线下的SKU是否要相同的问题。

问题3:DNA问题

电商讲究的是客户体验,每天都在思考顾客要什么,顾客心里在想什么,而实体店对客户体验的重视程度不够。

1.3新零售

零售业的战略终局,会不会有新零售,线上线下相结合。例如Amazon GO、Amazon的实体书店、盒马鲜生等。

线上一定比线下成本要低,所以要搞线下的话,价格要一样。搞线下的人都不是真心的要搞线下,而是引流。线上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当高到一个程度的时候,就会尝试选择线下体验区引流,当客户透过线上下单时,企业就成功的虏获了一个新顾客。所以做线下的目的不是卖东西,而是引流,例如:盒马鲜生上海店铺至少70%的销售额是来自于线上,汤教授认为如果到了90%,它就成功了。

1.3.1 Amazon Go

顾客进了Amazon Go,拿拿拿就出去了。里面没有售货员,消费者也不用排队付钱,但是汤教授不认为这就是未来零售的趋势,因为投资一个这样的店成本非常高。

汤教授调研过台湾的全家便利店,全家表示不会大量铺开这样的无人零售店,因为成本太高,目前的现状也是Amazon Go在全美没有几家。

Amazon Go的目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向顾客展示一下技术实力。

第二,追踪顾客的吸引力。比如,为什么这个货架会吸引你,为什么不去看其他货架,Amazon Go在收集线下顾客消费的数据。因为线上不清楚顾客是怎么选购的,所以通过线下来观察顾客的反应,然后从线上做调整。

所以,其数量并不多,因为成本太高了。汤教授认为未来一定是线上跟线下结合在一起,他认为线上:线下 = 80% : 20%,最多20%来自于线下,80%还是要来自于线上,因为线上成本低。所以,零售业的战略终局一定是电商。

1.3.2其他产业

是否所有的产业都会被线上取代?汤教授列举了以下行业进行逐一说明。

(1)钻石行业

钻石是否可以在线上买卖?

钻石是一个高摄入产品,需要慢慢挑选,仔细看它的色泽、亮度等。James Allen在线上卖钻石。众所周知,线上好几家钻石商都在以色列、荷兰,因为这些地方是切割的中心,钻石已有一个世界标准,有了标准以后再去购买钻石,会有认证,这样消费者心里就比较踏实,所以钻石都可以进行线上交易。

(2)高级服饰店

高级服饰店,如香奈儿,是否可以在线上买卖?

香奈儿有线上店,而且销售得还比较好,因为有很多客户不是自己买,买的人跟穿的人是两种不同的人群。这就比较适合线上做这个生意。很多事情我们想不到的,线上统统可以做得到。所以,汤教授认为:很多产业未来都会受到网络的冲击。

(3)殡葬业

德国的殡葬业是个很好的案例。德国推崇人生而不平等,死而平等。所以德国政府给予殡葬业补助,补贴时,各个地方的葬仪社生意好的很。但后来,政府不补助了,就变成了价格的竞争,由此开始线上的竞争,大家就开始在线上购买各式各样的东西了。因此,即使这样一个我们以前认为的不会受到网络冲击的有温度的产业,也受到了网络价格的破坏和冲击。

所以无论哪个产业,都必须要想一想在电商网络,在各方面的冲击之下,要怎么去应对。

2.金融业的战略终局

2.1 金融业竞争策略

金融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人寿保险、产业保险等。无论哪个行业,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法人金融 VS 个人金融(对公业务VS 对私业务)

个人金融容易赚钱。

(2)综合银行 VS 商业银行

根据研究结果,专业商业银行比较容易赚钱,因为规模变大之后虽有很多好处,但综效很难凸显,因为公司太大了。所以还是专业银行比较好赚钱。

(3)费用收入 VS 利差收入

汤教授认为,现在银行业是以利差收入为主,将来一定是以费用收入为主。

(4)华人银行 VS 国际银行

汤教授建议未来以华人银行业务为主比较好。他列举了汇丰银行(HSBC)的例子,该银行早期是在上海、香港发迹的,然后在欧美很快扩张,后来由于习惯不同,被罚了很多很多的钱,现在还是回到亚洲来发展了,因为亚洲还是比较适合它的DNA。

(5)分行 VS 非分行

以非分行为主的业务,例如房贷、信用卡,以分行为主的业务,例如:个人信用贷款。

(6)深耕策略VS吸引顾客策略

在战略选择上以深耕为主比较好,与现有的顾客建立关系,比去吸引新的顾客更容易。

(7)策略重点产品

汤教授认为,战略的重点产品是房贷。

(8)小池塘养大鱼 VS 大池塘养大鱼

汤教授建议做企业,要先在小池塘养大鱼,先不要想如何去大池塘去跟大鱼竞争。

例如民生银行,它没有办法跟国有银行竞争,它就在小池塘养大鱼,做飞机租赁。飞机租赁在中国大陆市场不大,最多400亿人民币的规模。大银行根本看不上眼。所以先在小池塘养大鱼,然后在这个细分行业做到最大。

但是有一些台湾的企业,通常一开始在小池塘养大鱼,但是到了一定规模,就碰到问题了。因为小池塘装不下了,就要往大池塘挤。但它的DNA是小池塘的DNA,无法与大鱼竞争。所以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多想想如何转型,否则挑战就会很大。

2.2 金融科技

2.2.1 金融科技的形态

上图是Fintech 的型态介绍。金融业的战略终局是Fintech,由上图可知:下面不同的技术跟上面不同业务的交叉,都会产生Fintech的应用。

将来是银行会赢,还是小公司会赢?汤教授认为它的战略终局还没看清楚。

例如:汽车行业到底是Google的汽车,apple的汽车或者是特斯拉的汽车会赢?还是传统的底特律的汽车,像通用汽车、福特汽车、Toyota,哪个会赢?汤教授认为美国西部的公司会赢,因为他们掌握了作业系统,制造的部分可以委托底特律传统的汽车业帮它制造。

汤教授认为,未来电子零件、软件、作业系统可能还是要靠西部的公司,所以西部的公司会赢,即美国西部硅谷的公司会赢。

由此,Fintech,是美国纽约华尔街的大银行会赢,还是美国西部这些小公司会赢?汤教授认为大银行会赢,因为大银行有钱,无论谁成功,大银行都可以选择去收购。这是汤教授认为的金融业的战略终局。

每个产业的战略终局都不一样,要多思考每个产业的战略终局。

2.2.2 蚂蚁金服

蚂蚁金服是以数据为主的金融服务业,它的目标市场是存款1万人民币以下的客户,是大型银行不太注意的客户群体。

实体的网点成本占整个金融业的3%,蚂蚁金服用网络的方式,降低了服务成本。这就造成以网络为主的服务的兴起。

本讲总结

第一,战略要顺势而为,提早布局,及时转型。发展不对时,一定要早点转型,晚转型的通常都来不及。所以,如果公司现在赚钱,不要志得意满。要试一试新的经营模式、新的产业。

第二,要顺势而为,要先知道势会怎么走,从认识势开始,导出产业的战略终局。每个产业都不一样,要多去想,未来的产业会怎样发展。识势,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

第三,要练习自己。当一个事情发生时,问自己以下三个问题:

What’s new?到底有什么新的事情发生了。

Why?为什么会这样发生。

So what,想一下这对自己到底有什么影响。例如:你预测安倍的三支箭失败,但他成功了,就多问一下自己为什么他会成功,自己为什么想错了,纠正自己的思维。千万不要依赖专家的意见。

当你经年累月训练自己问这三个W,what’s new,why,so what,你就会培养一个思维的能力,这就是你自己将来做商业判断的能力。

问答环节:

问题:请教汤教授,传统行业遭遇互联网、新技术冲击后,应该怎样制定转型的战略?比如传统鞋业是否会被3D打印技术取代,传统零售如何转型电商,我们应该如何思考这类问题?

答:

如何转型?

这个问题还是回到战略终局,产业会不会被互联网所颠覆?如果会的话,就要开始准备转型。要转型,先做网站,跟顾客在网站上做沟通,尽量搜集顾客的信息,只有尽可能多的搜集消费者的数据,才有可能转型。

传统的企业要转到互联网企业,通通失败,是因为包袱太重。所以,汤教授建议,如果要转型做互联网,就找年轻人来做,并跟本公司的线下业务进行竞争。上海一家做照明的上市公司,在6年前开始做互联网线上时就采用的这种模式。

传统鞋业是否会被3D打印技术取代?

汤教授认为可能性不大,除非是一体成型,3D打印是一体成型的,如果鞋底跟鞋面是不一样的情况,鞋底可能是3D打印,其好处是每个人的脚不一样,把脚量好之后上传数据,就可以做鞋了。但其成本很高,短期之间可能还不可行。

本讲内容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声明: 本文采用 BY-NC-SA 授权。转载请注明转自: Ding Bao 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