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第四讲——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和案例 一、引言
对于混沌大学商学院课程来说,不仅仅是要教授大家经典的商学理论,更是要教授大家理论背后的分析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给大家做参考。 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1)财务现金流案例解析(茅台、腾讯)
(2)结合第一性原理进行财务分析
(3)资产负债表法。
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堂课,学到财务分析的方法,建立新的思维认知,启迪工作和生活。
二、财务现金流案例解析
2.1 茅台案例
首先,茅台现金流量中经营现金状况很好,每一年都在赚钱。2008-2014年,它的现金流量是以平台式增长这种模式。但是,2015、2016年,增长模式变为每年直线翻倍增长。2017年增长变为2015、2016年中间点。所以,茅台的现金流量是在增长,但是2015、2016年的爆发式增长不代表它的一贯规律。
下面我们来看投资现金流,虽然茅台投资现金流年年为负,但是,茅台除在2013、2014做了一些扩产,其他大部分年份只是在做技改。所以,经营现金流和投资现金流结合起来就是自由现金流,我们会发现茅台没有对外股权投资。
自由现金流对成熟的企业,就是它的产品规模扩张到一定的程度、没有太大的野心、没有更多想要占据市场更多份额的规划。那么,用自由现金流我们建了一个模型,发现相关系数非常高,也就是说茅台自由现金流是有规律的。我们用模型做了指数预测,发现在未来茅台是估值而不是收入在增长,它的自由现金流的增长大概是8.1%。
下面我们来对茅台进行估价,它2017年的经营现金流是221亿、投资现金流为负11亿,所以他的自由现金是211亿,用赚来的钱去做产能投资、产能更新,剩下211亿。我们用模型预测2018年,茅台自由现金流是262亿,2019年为288亿。所以,增长率为每年大概8.1%左右,主要是来自于经营现金的增长,也就是说,未来茅台可能价格会上涨约8.1%左右,如果维持现有销售不变的话。
226亿,就是我们对2018年茅台自由现金流的预测,自由现金流是可供股东分配的现金。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因为茅台它是它没借钱、没有金融债,所以我们用262亿做贴现,得出股权贴现率(WACC)等于12.18%。同时,我们取8.9%的未来增长率,用2020年现金流除以2018年现金流,自由现金增长率=
2018年预测现金流=262/(0.1218-0.089)= 8006(亿)。茅台收盘价,与此相近,市值是8000亿。在当天,茅台总市值约8800亿,比我们的估价高出10%,我之前预估茅台每股价值为708元。
大家可以看到整个过程当中,我们没有去证明茅台在700元估值是否正确,而是依据企业的赚钱能力——经营活动现金流,企业本身没有太大的野心,产品有非常强的定价权、定价权就是它的竞争力,未来的现金流量仍然会增长,但增长的预估可能来自于调价。
我们继续来看茅台2016年、2017年这两年的产品构成。2017年茅台的全部销量约6万吨,其中一半是茅台酒,一半是其它。而在2016年,茅台的销量是3.7万吨,其中2/3是茅台酒,1/3是其它系列酒。由此可见,茅台酒的毛利率更高,其它系列毛利率则一般。所以,虽然茅台的销售量逐渐增加,但增加的主要是其它系列酒。所以如果我们看每吨均价,实际上茅台是在涨价。2016年茅台酒每吨160万元,也就是一瓶茅台酒是500ML,一吨卖160万元,得出2016年出厂价801元、2017年为867元。
茅台其他系列酒每吨均价2016年为15万元、2017年为19万元,差价很大。但是,由于系列酒比重在上升,导致2015年-2017年茅台吨均价下降,原因并不是茅台酒定价在下降,而是系列酒占的比重在上升,所以数据测算有误差。因此,茅台虽然在未来销售收入在增长,但增长可能来源系列酒销量的增加。由于系列酒定价偏低,所以虽然其收入在增加,毛利率、均价却未必会增加。但是,实际上当我们对茅台进行估值时,可能更多的是茅台酒本身,而非茅台对其他系列酒产生的品牌效应。
如果一个企业对自由现金流的数字六神无主,会给投资者、经营者带来很大压力。
运作企业有两种方法:
第一,用做金融的手段,凭本事把企业做成风口、然后卖掉变现,这种人成功的融资者;
第二,用企业家的态度,将产品和项目在资本市场上运作、大赚一笔,这种人是成功的企业 家。二者得其一,创业者就可以成功。
当我们打开一些企业的现金流时,心情异常沉重,因为这些企业从未赚钱,甚至连经营现金流都为负值,意味着该企业亏本赚吆喝。一个企业最失败的就是亏钱卖产品,京东早期就是如此,其毛利率约11%、物流成本约9%。如果一个企业毛利率11%、物流成本9%,剩余2%支付广告及管理费用。由于京东没有自己的物业、仓库,如果加上租金、管理成本,该企业必定亏钱,这会导致京东规模越大、亏损越多。
所以,对与京东和阿里巴巴来说,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在讨论做物流的可行性,其实京东是在慢慢提价,但大家可能浑然不觉。因为京东之前主要用户是男性,阿里主要用户是女性,男性对价格可能不那么敏感。当京东的毛利率升到13%时,它开始盈利,卖的越多、赚得越多。对这个企业来说,这是一个转折点。
我们经常吐槽,很多大企业——宰熟客,其实宰熟客是企业的必然之举。当你是新客户时,你是企业的流量,它为了吸引可以需要付出一些代价;当你是熟客时,你就要为它做贡献,让它持续经营。这并不是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而是所有商业模式教会我们的。所以,如果企业家致力于成为成功的企业家,那么,企业一定要赚钱,一定要让股东知道企业是以赚钱、盈利为核心。
我们会对很多企业做金融分析。如果企业家用做金融的方式运营企业,那么其估值来自于规模,意味着企业可以不计成本的追求规模,在短时间进行大量的投入以做大规模。我们再讲企业价值观的时候,企业是在两个阶段,用规模增加估值。第一阶段,通过自身提高产能扩大规模;第二阶段,通过收购扩大规模。所以,如果企业可以不计成本地去追求规模而投资者也认可规模作为企业计价的主要依据时,那么企业也可以获得融资、持续经营。
但是,以金融的手段运营企业少之又少,大概比例为一比九。也就是说,十个企业家中,只有一人是有能力选择不计成本,追求规模扩张的业务模式,剩下九个企业家,需要脚踏实地地把企业做成赚钱的生意。
所以,如果初创企业要从现金流量表中找一个目标公司、标杆企业作为公司发展的方向,那么一定要找一个可以赚钱的公司,这是典型做行业风口的方式。
2.2 腾讯案例
在成立初期时,腾讯依靠游戏赚钱,然后慢慢通过游戏增加流量、增加更多场景来变现。
腾讯的经营现金流高于净利润,评估机构会给这种盈利模式的企业以更高估值,即现金先到、利润后行。客户会先给企业预售款,然后企业给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最后将客户的钱转化成收入。如果企业可以有能力先收客户的钱,那么就不用担心企业现金流枯竭。企业的竞争力来源于:第一,毛利率足够高;第二,可以欠到钱。所以,企业要善待供应商,与其协商以多增加账期。另外,如果企业可以先让客户付款,就更立于不败之地。
从2007-2014年,腾讯的自由现金流状况尚可(自由现金流=经营现金流-资本支出,资本支出就是企业长期投资,例如研发投入)。但是,2015-2017年腾讯公布的数据,没有拆分哪些是资本支出、哪些是股权投资。因为腾讯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它在收购兼并的限额没有超过港交所对大企业信息披露的要求,即5%。因此,我们很难搞清腾讯并购的企业概况。
从自由现金流来看,腾讯跟阿里迥然不同,其自由现金流的趋势是波动下降,意味着耗费大量资本支出。如果把腾讯当成一家游戏公司,那么它在开发商可能投了很多钱;如果当成社交平台,那么它的引流上耗费大量现金。综上,腾讯还需加大流量变现力度,降低变现成本。
所以,腾讯及阿里不断通过并购企业,通过增加更多流量来变现。四年前,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预测:如果能够将微信从腾讯分拆,那么将实现更多流量变现。由于微信是一个社交平台、变现方式较多;QQ是一家游戏公司,只能通过引流和流量变现、变现方式单一,所以微信价值远高于QQ。
三、第一性原理与新财务分析的结合
在大家在创业、做项目管理时,在研究人员研究一个社会现象、开发一项工具时,我们都需要考虑传统的方法是什么。
所谓创新,其实对我来说,不是重构商业体系、也不是通过案例了解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是从客户需求和目的出发,提供解决方案。所以我个人认为,跟第一性原理相对立的是逻辑上的“归纳法”。归纳法是过去经验给我们的提示,而第一性原理是从零开始。如果一切从零开始,那么在讲第一性原理跟财富分析结合之前,我们先来分析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等体系是如何重构的。
3.1如何辨别企业财报真伪
从债权人的角度、或者当企业去向债权人汇报财务状况时,会对企业的流动性、偿债能力进行分析。流动性有两种假设,一种是清算,到期后,企业马上偿还本金、利息。另一种是持续经营,短期,企业经营支付当期利息;长期,由股东承担所有本金和利息。</span>
我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有很多银行请我帮忙识别企业上交报表的真假。一个企业交给税务局和交给股东的财务报表可能不一样,因为交给税务局遵循税法,而交给股东的遵循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制度负责会计准则。其实,企业交给银行报表和交给股东的报表其实一模一样。但由于很多企业为了获得贷款,美化其财务数据,所以银行需要请专家来辨别财报真伪。
财务报表的数据是源于交易,一个企业的交易真实存在、数据自然生成。所以,一个企业想要美化数据,其范围有限。对于银行来说,有两个方法辨别财报真伪。
第一,了解企业交易的真实性。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审计,甚至审计和法律上讲的交易是真实的标准也是两码事。但是,我自己做过7年的国家审计及民间审计,所以我对数字有敏感度,当银行让我识别报表时,我是可以看出些许问题的。但是,你让我把所有的经验变成是一个程序,来对所有的企业来进行扫描,这非常困难,因为我没有办法跟踪每一个企业交易,来判断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第二,我们可以对行业进行横向比较,通过标杆企业找平均值,并与你的企业数据对比,如果方差太大,你的财报就有问题。
但是,要在很多行业找到一个标杆企业、平均值异常困难。因为企业每项资产所占比重、经营周期和负债结构差别太大。商业银行了解企业的出发点是想要了解企业的规模、贷款需求、偿债能力。那么,银行为什么要用企业的报表来判断企业能够还上贷款呢?区块链的发展对所有的金融和金融服务机构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有了区块链以后,我们可能不会通过商业银行做交易。
3.2 对账单对企业和银行的价值
现今来说,银行会给企业发对账单。对账单是在银行这个平台上,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企业在一段时间所有交易的列表,然后企业拿到对账单和企业自己记录的货币资金,即现金流量表来进行比较。银行给企业提供了对账单,可是他们自己并没有有效利用对账单信息。
通过对账单可以了解企业所做的交易,包括向供应商采购,向客户收预付款,付房租、缴水电,缴纳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发工资以及投融资——企业对外投资、向股东融资。当银行想要知道一个企业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它并不需要看报表,因为财务数据反映企业财务的特点、反映经营活动的特点。例如,一个企业去年在苏州闹市区一个很贵的商业楼办公,今年挪到了同里,租金降低三分之一,说明企业在节约成本、总体发展趋势下行。如果企业在发展业务,就需要往市中心,向租金更贵的地方发展。
另外,企业每月缴纳增值税、每季缴纳所得税的数额可以反推企业营业额、净利润。如果企业有不入账、不交税的业务,就会影响银行对企业的信用评等。在向银行寻求贷款时,银行不管利润表收入多少,而是根据缴税额反推收入。
企业发给员工工资的数量决定企业业务发展趋势。如果雇佣员工数量在增长、每个员工的收入也在增长,说明企业正在上升期、正在扩大业务。同时,企业需要了解关键岗位员工的财务状况,例如采购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工程部门的员工。假如财务部门的小李买了三套房、每月需要还贷15万,而他的工资为3万,这个时候他怎么办?因此,企业关键岗位员工的财务状况,决定了这个企业内部有没有产生舞弊的可能性。而企业了解自身员工么?其实不然,因为银行拥有员工对账单,所以企业应该请银行来做咨询。
在这里,请各位创业者注意,银行掌握的信息不比企业少,只不过银行不用第一性原理思考问题,而是用传统的归纳法,所以其实银行让企业提供财务状况、指标,这些毫无意义。
从银行对账单可以看出企业供应商的财务状况。如果企业供应商财大气粗、门前车水马龙、现金流状况很好,这个时候你不需要看其银行对账单就可以支付预付款。反之,如果供应商财务困难,那么它可能卷钱而逃,所以在这个时候,企业有必要向银行获悉供应商对账单。
最后是客户,当企业把货物卖给客户时,客户能否按时付款,客户的信用由其财务状况决定,所以企业需要通过银行对账单了解其客户偿债能力,而客户偿债能力由企业的上下游关键岗位的员工决定,而不是由财务报表上的数字决定。
综上,银行在给企业建立信用评等模型的时候,如果能从遵从李善友教授讲的第一性原理,银行就根本不需要问企业要更多的信息,而是用对账单来建立企业的信用评等模型。当然,也许企业会在多个银行开设账户,但是如果每一家银行都不清楚企业的财政状况,也就没有一家银行敢放贷给你。
所以,如果企业想要跟银行建立合作关系,最佳方法是让银行了解你,了解你的供应商、你的客户、你关键岗位的员工。所以我们跟商业银行建议,如果不清楚企业信用、不确定要不要给企业放贷,可以看一下企业对账单。如果一家企业,他的客户财务状况出现了问题,这个企业可能需要贷款,那么银行需要从他的客户情况来判断这个企业收到这个应收款的可能性,以及这一笔应收款对企业本身的总量产生的影响。从对账单的角度,银行可以从企业税单来判断企业规模、发展趋势以决定是否给企业放贷。
金融市场讲求公平,而不是互相占便宜,企业让银行了解更多信息,银行才能给企业一个公正的评价,所以我们建议银行从对账单入手,重新建立一套体系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偿债能力,而不仅仅依赖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也就避免了银行对企业财报的真伪辨别。伪造一张财务报表,就会产生蝴蝶效应,企业就需要伪造更多张报表,同时还需紧盯风险,因为会计法规定,财务报表造假要被判刑、坐牢,谁在上面盖章、谁就要做牢,所以财务经理、出纳、企业的法人代表承担连带责任。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如果说财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的经济规律,那么它是最简单、最直接的也许是通过交易数据本身直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趋势,帮助我们去了解一个企业的发展规律。
3.3第一性原理案例——“地道下酒菜”
下面我们通过商学院张世伟提供的“地道下酒菜”案例,来分析如何将第一性原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我们要分析两个问题:第一,产品。第二,渠道。该公司产品定位是“休闲食品+零食”。那么,该产品到底是以门店、直营店铺、电商,还是以心理销售进行渠道营销?
凭着企业家的直觉,张世伟一开始就有了一个初步规划,于是他带着这个想法完成作业后,来找我验证。这个项目预计投入100万,接下来我需要帮他验证这个投入与最终结果是否一致。同时我们需要测算,企业持续经营需要投入多少钱。
张世伟说“下酒菜”不难,但“地道”比较难,因为地道是通过产品传递的文化要素,包含了我们对本地文化的融入以及我们对家乡的思想,中国的饮食是一种文化,是因为它有很多分散的东西在里面。
但是聚焦食品本身,张世伟在做项目的时候,并没有分析休闲食品行业的其他企业。所以,我选取休闲食品行业两个老大,同时也是上市公司,周黑鸭、绝味鸭脖进行财务数据对比分析。
3.4 周黑鸭案例
首先来看周黑鸭利润表数据,其2016年销售额28亿、2017年预测销售额33亿。实际上,2017年周黑鸭销售额确实为33亿,与我们预测一致。周黑鸭销售额在2013-2015年快速增长,2016年收入增长却放慢至16%。分析师预测周黑鸭的收入增长率约为18%,张世伟认为增长率太低,因为企业在做投资、投产品的时,总是希望把产品投到一个高增长的市场上。
周黑鸭毛利率为50%-60%,说明企业具有竞争优势,有底气用25%去做市场推广。销售费用包括广告、门店租金。收入的四分之一用于支付租金,这是固定支出,给企业造成巨大压力,因为租期最少3个月。周黑鸭管理费用不是很高,在此省略。
最后我们看到净利润,2017年周黑鸭销售额是33亿,净利润预估7.5亿,净利润率为22%。20%的净利润率似乎足以吸引投资人投资,但是周黑鸭收入增长快于净利润增长,也就是说,行业已过了发展最快期。
周黑鸭2016年的营业周期,即企业投产品、做产品、卖产品、收回钱需要的时间,60天。
那这个60天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存货周转天数,从屠宰动物开始到做产品、包装、发货到全国各地、卖出商品。因为周黑鸭是直营店,所以其产品全部自己投放、卖出,没有经销商,也就几乎没有应收款。
第二,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
周黑鸭2016年总资产周转率为1.1,也就是说,投资100万,销售额为110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数据。
为什么股东都偏爱轻资产企业?实际上这类企业总资产周转率较快。如果投资100万,产生200万销售额,总资产周转率为2;如果投资100万,产生400万销售额,总资产周转率为4,由此增加投资利用效率。周黑鸭净利润率为20%,即投资100万,产生20万利润。
3.5 绝味食品案例
下面我们来看另一个休闲食品案例,绝味食品,其规模大于周黑鸭。
绝味食品2017年销售额38亿、预测额亦是38亿,大于周黑鸭33亿的销售额,为行业老大。但是,绝味食品2016年收入增长率只有12%,2015年只有11%,但2017年开始却提高至13%。2016年销售费用约2.6亿,相对于其32亿销售额,占比不足10%.
但是,绝味为什么销量比周黑鸭好呢?因为它用了加盟,加盟的不在绝味的收入和利润统计范围之内,这就相当于绝味把产品批发卖给加盟店,所以其利润其实为批发产生的毛利。但是批发的毛利率低,不过批发不需要支付租金,所以绝味销售费用相对较低。绝味的净利润率约10%,毛利率只有32%——仅为周黑鸭毛利率(62%)的一半,但是其经营状况尚可。
我们列举休闲食品两家公司,周黑鸭——典型直营模式和绝味食品——直营+加盟模式,主要是为了让大家了解直营模式和加盟模式的不同。直营模式利润率比加盟模式高,但是加盟模式比直营模式销售额更多、销售费用更低,二者各有利弊。所以,如果企业追求高利润率,可以选择直营;如果追求高销售额,就得让步利润,把注意力聚焦产品本身、品牌建设,和规模扩张。
绝味的营运周期在2016年为60天,和周黑鸭大致相同,也就是说直营和加盟模式的周转速度一样,但投资者更喜欢利润率高的企业。绝味食品应收账款在一天以内,它不允许加盟商欠款、而是先付款后发货,也就是说,有强势的定价权。总资产周转率1.8,比周黑鸭要快,因为绝味不仅自营,还有经销商售卖。绝味欠供应商应付账款,这意味着绝味的供应商会提供禽类等原材料。
3.6 周黑鸭和绝味食品案例复盘
分析完周黑鸭和绝味食品案例,张世伟有两个想法:
第一,休闲食品增长率只有10%左右,已经不是风口行业,这让他倍感压力。
第二,规模化经营对于创业者很困难,因为不管是做直营模式还是加盟模式,都需要建立一个强势的品牌,而品牌的建立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日积月累,方能跬步千里。周黑鸭的直营模式,意味着其店铺可以选在机场、火车站等人流量最大的地方。实际上,周黑鸭并没有仔细研究目标客群,他们认为,只要店铺开在流量大的地方,每天一万人路过,0.5%-1%路人购买产品足够企业获得盈利。
张世伟认为,其实财务分析并没有告诉我们企业这些食材源自哪里,如何加工、包装,如果选址店铺,怎样进行产品贩卖。所以,财务分析或者说财务报表本身,它反映的是经济活动规律。虽然财务数据可以总体分析经营模式是什么、怎么样,但却对企业如何进行战略规划与策略设计无能为力,而战略和策略恰恰可以告诉企业方案如何落地。
所以,我建议创业者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分析别人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因为你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别人走过的路、跳过的坑,学习别人成功的方法和经验,试图绕过别人所经历的那些坎坷,但其实很难,因为大部分别人跳过的坑你还是无法避免、重蹈覆辙。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进入商学院是来学习解决问题的工具与方法,当碰到问题时,就会迎刃而解。
3.7“下酒菜”方案设计
首先,张世伟要考虑到产品本身,是外购还是自产。其次,销售模式是传统零售还是新零售。
另外,进行自我评估,充分发挥混沌大学商学院学员的创新优势,在同行竞争中脱颖而出。 张世伟通过分析这三点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采用自产模式。虽然自产需要办理很多食品安全证件、请大厨烹饪,但是最能够体现“地道下酒菜”的“地道”这个精髓。同时,由于外购食品要加防腐剂、保质期时间长,如果选择资产就可以不加防腐剂、准确识别客群。自产可以加快周转率,因为所有不加防腐剂的产品保质期都非常短。
第二,采用“新零售”中自助贩卖销售模式。虽然单一门店也有益处,但是自助贩卖可以更直观接触消费者,统计消费者人数和偏好,有利于企业做品牌推广,让消费者感觉其独有的产品和服务,对产品进行落地。
第三,评估自身能力。创业初期,如果团队各自分工、积极做事,头脑风暴、献计献策,那么就可以提高团队效率。但如果创业初期是光杆司令,就得所有事情亲力亲为。例如,为了所处更“地道”的卤菜,张世伟遍寻名厨,了解大厨上班时间,让他们利用空余时间,在9:30之前或者中午闲暇的时间做卤菜。同时,通过不同名厨的不同配方,测试消费者接受程度。
在材料上,由于成本高昂,张世伟不打算自行去菜场购买,而是自己采用合作方式,与饭店合作采购。当然,自建中央厨房,采购真空包装机是必然之举。
自动贩卖机的优势是全日无休、占地面积小,可以放在人流密集地方,采用多点布局、辐射半径保持在消费者300米范围之内。在日本,自动贩卖机遍地开花,甚至在每个停车场都会有,日本人非常习惯在饭店吃饭时先在自助贩卖机下单及付款。
但是,中国自动贩卖机的覆盖率还较低。张世伟通过拜访江苏泰州的贩卖机工厂,一台贩卖机售价25万元,100万仅能买4台。但是老板愿意以每台5000元押金、400元租金包维修形式出租,一年起租。另外,自助贩卖机单台场租费为每月400元、包电费。综上,出租共计400×12+5000+400=10200元。
第四,在运营方面,早期运营需要确认自动贩卖机投放点。张世伟充分发挥“颜值即正义”的优点,在洽谈客户时——亲自上阵、逐个击破。在常州计划投入100台自动贩卖机,张世伟选择流量端变现,于是他选择快捷酒店、候车大厅高校宿舍区,这些地方通常都是享受生活的人。高校研究生已经对学校食堂黑暗料理深恶痛绝,所以对下酒菜项目反响热烈。由于是自产模式,所以对于社区、写字楼,服务半径需要在中央厨房辐射20公里范围之内。
在制作贩卖机后端,需要配置数据监控系统来做货品调配,保证熟食冷藏保质期在7天到15天之内、不加防腐剂。假定7天作为一次换货周期,以聘请一位大厨、一个送货员为标准,根据实际销量进行人员调整。
第五,财务预测方面。以上四个方案均包括运营和投资。运营包含:产品售价多少、单个柜子可以盛放多少菜品、货品的毛利率等。张世伟的毛利率比周黑鸭的65%要高,厨师和配送、销售额所占比重分别为15%。
方案一: 货品平均单价25,货品数量20,货品毛利率65%,厨师和配送15%,每月周转4次,货品每月利润=货品每月利润=平均单价×货品数量×(货品毛利率-厨师和配送)×每月周转次数=25×20×(65%-15%)×4=1000(元)。租金800,所以,自助贩卖机每月利润=1000-800=200(元),投放100台,则项目利润=(货品每月利润-租金)×台数=200×100=20000(元)。
假定货品一周没能都卖光,预计10%剩余货品,销售额为原来90%,其他的成本和费用如食材成本、厨师和配送成本、租金均不变,则项目利润={(平均单价×货品数量×90%×货品毛利率)-(平均单价×货品数量×厨师和配送)×每月周转次数-租金}×台数-货品未售出损失10%={[(25×20×90%×65%)-(25×20×15%)]×4-800}×100-7000=0(元)。
由此可见,10%损毁率导致项目血本无归。所以对于创业者,货品周转次数、货品损毁率至关重要,决定一个项目能否盈利。
方案二: 假定周转次数加快50%,4次变成6次,那么项目利润={[25×20×(65%-15%)×6]-800}×100=70000(元)。假定10%损毁率,则最终项目利润计算方式同方案一,为={[(25×20×90%×65%)-(25×20×15%)]×6-800}×100-10500=40000(元)
方案三:周转10次,项目利润12万。
方案四:周转6次,货品数量增加到40,项目利润15万。
下酒菜项目最终选择方案四,项目总投入=总押金+中央厨房+食材+人工+租金=50+10+21+9+9=99万。以上是张世伟项目最终可能达到的结果,他对于项目很乐观。创业者始终要以十倍的努力、积极乐观的心态,才有可能成功。
项目初期投入100万元很拮据,因为经营只能维持1个月,如果这一个月的销售可以达到预期、张世伟能维持10%损毁率,那么他将有15万利润,而如果张世伟有更高的损毁率则会削减利润。在实际经营中,100台机器将会投放在不同地点,会有不同的周转率、损毁率,通过不断的调整投放地点,最终形成项目落地方案。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创业除了要有创业的激情和冲动,还要有“理性”。分析前人的经验对我们也不是全然无帮助,我们会知道传统的方式和创新的方式之间的区别。
以上是把我们财务分析的方法与李善友教授第一性原理结合起来,希望大家能够在落地的基础上了解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落地的方法来评估项目可行性,而不是简单地用归纳法——通过看别人创业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来指导实践。
我记得我们混沌商学院有一门新零售的课程,主讲是每日优鲜的CEO徐正,他讲到:当你项目开始前,你除了要做逻辑计算之外,还要做实验,即通过实验来修正你的数据,然后再讨论并分析项目可行性。但是大部分企业在做预算时,主要做产品预算、投资预算、融资预算。主要分为第一部分,产品;第二部分,投资关系;第三部分,融资方案。所以,这个数字最终跟企业家自己的预判,例如项目预期投入100万,似乎是不谋而合。但是实际上,如果企业家深谙100万背后的逻辑构成,可能内心会有些许底数。
我们做逻辑分析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底气。正如我之前所说,实际上这个方案融资100万肯定不够,因为100万是对企业经营第一个月销售收入及利润的一场豪赌。但是,方案的本身还有很多灵活性,利润押金,可能100台贩卖机不需要这么多押金。
大家也许会觉得该项目数据有很多不合理之处,我们这个项目不是一个商业计划书(Business Plan),实际上是财务规划,也就是产品的销售方案,是商业计划书的数据分析部分,完整的商业计划书(Business Plan)与此会有差别,我们这个项目仅仅是提供理性的思维方式,要想实际操作,我们可能需要更为详细的“尝试”。如果你想做品牌营销、品牌建设,你的销售模式可能要发生变化。
3.8 财务管理重要性——落实精准管理
实际上一个企业从创业开始,财务管理就有它自己的重要性,我们不仅要规划未来——项目财务预算,也要在财务预算中——落实精准管理。精准管理是我们来检验一笔费用的投入是否合理、是否花到关键点上,标准是项目投入最终是否达成了预期目标。所以,从科学角度,制定预期目标重中之重。
资产负债表从财务的角度出发,为企业做运营,包括需要多少投入以展开企业业务,运营的投入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固定的,但是业务随规模在变化。所以在经济学上,企业的支出为日常经营所需要的投入,与业务规模大小无关,分为固定的部分——固定支出和变动的部分——变动支出。特别要强调的是,变动的部分就是跟规模有关的投入。业务规模扩大,投资增大;反之业务规模缩小,投资减少,这体现了一个企业业务本身的灵活性。
在财务管理早期,要给创业者做精准管理的要求。因为,创业初期资金紧张,要把钱用在刀刃上。早期企业很难承受大量的研发及市场推广费用。所以,企业可能需要用比较节省的方式来投流量。所有的创新商业模式,都是用最少的投入去获得最大程度产出,而财务管理在这方面能够给企业提供的指导少之又少。一个企业的创新商业模式来源可能来自其业务开展方向、市场和销售部门拥有的资源。企业要想践行创新商业模式,一定要有资源支持,没有资源企业是没有办法做到在某一个地方的创新。
也许很多人去阿里巴巴、腾讯、华为学习学习成功经验、商业模式等,但是学成归来后又多了几个阿里巴巴,几个腾讯,几个华为?因为,有太多的东西企业不得其法,这就是一个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只有你拥有一定资源,你才能够以最小投入去获得最大程度的产出。由此可见,当我们的资源很局限时,那么我们一定要通过精准管理获得产出。
所以,关于项目选择方案的比较、方案的落地实验,这些都是做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以进一步细化我们的方案本身。企业一定要找到好的财务管理人员或咨询公司来做财务分析,这不仅能够帮你看住钱、管好账期。财务的目的是管钱,管钱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一个企业生存下来。
综上,企业对账期的管理举足轻重。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这些关于费用的精准投入,都是一个好的财务管理团队需要具备的素质。创业早期我们就是要精打细算,当然如果我们十分必要一直保持,即在企业整个生命周期都保持精打细算的优良传统,这样才能持久经营。
管理学认为,企业一定要把生存当成是一种危机来管理,把生存当作是一个企业的头等大事,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精打细算。另外,对于一个好的财务人员来说,他会熟知融资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常态管理,因为融资有助于企业扩大规模,实现规模经营。作为企业,永远需要以最好的状态来吸引潜在的投资者,因为只有投资者给企业融资,企业才有更多生存下去的机会。一个创业的团队里,如果有三个人,分别做产品、市场和融资,创业成功概率会高一些。
四、资产负债表法——以房地产行业为例
房地产是中国货币之矛,它的金融属性在某种程度超过它的商品属性,这意味着我们很多人买房子,可能不一定完全是自主,而是为了持有等待升值。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老百姓现在不关心何时涨价,而是关心何时降价,下面我们简单的用资产负债表法来跟大家从投资或从产业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房地产开发周期分为:开发前、开发时、开发后,这里分别记为政府、企业、个人,左边是资产,右边是负债和财富。
第一阶段,房地产开发前。政府有地,土地租约待定。假定企业账上有现金20,股东投资记20。个人和家庭一栏先空着,当然首先其必须要有财富才能付首付、买房,所以记财富。
第二阶段,房地产开发中。政府卖地,土地租约记100、财富记100。企业需要买地,资产记100,自身只有20,借80。同时,企业支付材料20、施工20,款项先欠着,记欠款40。支付税收40,款项依然欠着,记欠税40。最终,企业毛利20。由此,企业资产共计200。所有者权益方面,记股东20,利润20。
第三阶段,房地产投入市场后。个人支付首付60,这个记在房地产开发前。支付后收房,个人拥有房产,记200,其中借款140,自出60。地产公司拿到个人支付的货款后,还借款、还钱、交税,记200-80-40-40=40。这40,在所有者权益记股东20、利润20。政府卖地赚100、税收收到40,财富共计140,记现金140、财富140。
在房地产开发时,还需要统计银行。银行给企业放贷,资产记80,同时记20存款准备金。负债记100政府存款。房地产开发后,给个人房贷,记贷款140、准备金40;记政府存款140、企业存款40,总计180。
综上,房地产开发前,资产=60+20=80;土地开发后,资产=140+40+200+180。
我想通过房地产这个案例和大家解释GDP的作用,GDP是资产的增值,正如房地产开发到投入这个过程,从伊始到结束,反映了资产整体变化的过程。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居民存款增速放缓,老百姓不再愿意将钱存入银行,根源在于老百姓需要用赚来的钱还房贷。另外一些指标,我们的居民赚钱数量和还贷比例,与发达国际基本持平。这说明,其实我们工资比他们低、但是还贷却很高。
所以,整个社会的财富格局、资产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不管是政府财富,企业财富,还是个人财富,与二十年前相比,均是天壤之别。中国经济在近十五至二十年间飞速增长,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地产发挥了重大作用。尤其在2014年第四季度,我国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了制造业,房地产的贡献功不可没。在未来,我国第三产业的增速仍然超过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金融服务业对此依然会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综上,我希望通过资产负债表法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房地产行业中的应用,为大家提供更多思考方式,帮助大家建立思维认知,为工作和生活寻找更多可能性。